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明確指出:“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相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先進制造業以產業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先進、服務先進為主要標志,以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綠色化為主要特征,理應成為“做實做強做優”的表率。
西安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優勢
西安是國家在中西部地區重點布局的工商業城市,工業基礎較為雄厚,科研院所分布密集,各類人才資源豐富。通過“做實做強做優”先進制造業,不僅能極大推動全市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換,還可以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更加強大持久的動力源泉。發展先進制造業,是新時代西安加快追趕超越步伐的必由之路,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環節,也是西安帶動全省發展、輻射周邊地區的應有之義。
目前,先進制造業在西安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全市經濟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企業完成產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產值的62.3%。今年以來,全市工業企業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復工復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西安發展先進制造業存在的短板
一是規模不大。2019年全市認定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企業559家,占全部規上企業總數的36.8%,單個企業平均年產值6.9億元。與發達城市相比,企業數量、占比、單體規模等幾項指標均較為落后。
二是投資不足。2015年開始我市工業投資連續三年大幅下滑,2018年以后呈恢復性增長。由于增速波動,導致全市工業發展后勁不足,也直接拉低了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速。從工業投資絕對額看,多年維持在1000多億元的規模,沒有較大突破。
三是布局不優。目前我市先進制造業企業主要集中于高新區、經開區、航天基地及蓮湖區,其他區域呈零星分布狀態。而在現有工業集中區內,存在著支柱產業同質化與產業配套率偏低的問題,表明產業集群培育依舊任重而道遠。
四是創新力不強。工業企業與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系普遍不夠緊密,自身創新能力不強。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量的科研成果沒有在本地實現轉化,出現所謂“墻里開花墻外香”的現象;另一方面,這直接導致本地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利潤率偏低,長期徘徊于全球價值鏈低端。
五是要素配置不完善。目前我市工業項目用地指標保障不充分,項目落地困難,制造業發展空間受到一定的限制;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長期存在且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先進制造業人才緊缺,已出臺的人才政策對制造業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大。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
面對不進則退的競爭局面,我們要在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優勢潛力,揚長避短,真抓實干,力爭走出一條既符合時代潮流、又特色鮮明的先進制造業強市之路。
第一,明確目標定位。在2019年年底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制造業質量變革、結構變革、動力變革,到2025年,建成全國一流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實現‘五強’目標”。同時指出,“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總產值超過100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70%,形成6個以上千億級支柱產業,產值超百億元企業達到20戶,新增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1000戶以上。”為西安市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任務、確定了路線,對我市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強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意義重大,也為廣大企業積極參與西安實體經濟建設,共同做大集群、做強產業,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利好。
第二,瞄準重點領域。根據現有基礎和條件,西安發展先進制造業必須在三大領域實現重點突破。首先,要做強6大支柱產業,即電子信息制造、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其次,要做大5個新興產業,即在人工智能、5G技術、增材制造、機器人、大數據與云計算等5個前沿領域加大布局力度,打造產業集群,搶占發展先機;最后,要做優6大生產性服務業,即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為發展先進制造業提供高效便捷的配套服務。
第三,擴大有效投資。首先要抓好招商引資,重點針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關鍵配套企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其次要對引進的重點項目實行全程跟蹤式服務,加大督辦力度,確保項目落地實施;最后要圍繞擴大產能、新增產品、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方面,引導、鼓勵傳統制造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
第四,狠抓布局調整。從有利于產業聚集、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原則出發,進一步明確各開發區和區縣工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定位,推動各園區產業差異化發展,最大限度避免重復投資;在做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下,加大現有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工作力度,按照園區產業定位統籌布局入區項目,全面提升園區專業化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第五,強化創新驅動。一方面要鼓勵本地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通過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技術中心和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帶動引領更多的企業投身其中;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以共建技術創新聯盟、應用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第六,加大政策支持。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經營成本為出發點,全方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要素供給。在土地政策上,要優先保障制造業用地,嚴守制造業用地規模,確保只增不減;在金融政策上,對制造業企業實行傾斜性優惠利率,同時支持企業以上市、發行企業債等方式加大直接融資比重;在人才政策上,除加大引進培育力度外,對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和員工要予以重獎,在提升榮譽感的同時增強對人才的有效吸引力。
[網絡編輯:劉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