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時間:2022-11-11
- 來源:光明日報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內在機理,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對馬克思主義緊密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分的重大意義、內在基礎、實現(xiàn)路徑作出了新闡釋。
“兩個結合”何以必要
只有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馬克思主義才能正確指導中國實踐。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黨宣言》蘊含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歷史表明,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東方大國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必須著力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一度簡單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驗”,嚴重脫離實際,使中國革命“吃了大虧”。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基礎上,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任務,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提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毛澤東同志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的歷史經驗,提出“要進行第二次結合”的歷史任務,開始探索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基于歷史經驗和現(xiàn)實需要,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1987年,鄧小平同志在會見外國客人時強調:“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開創(chuàng)、堅持、捍衛(wèi)、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更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這深刻而精要地闡明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內在道理。
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恩格斯指出,現(xiàn)代社會主義,“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fā),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中”。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以后,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歷來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十月革命勝利后,針對波格丹諾夫等人完全摒棄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試圖在“實驗室”條件下創(chuàng)造所謂“純粹的”無產階級文化的空想主張,列寧予以深刻批判,強調俄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俄國傳統(tǒng)文化“合乎規(guī)律的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思想理論建設。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理論血脈,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生長之基;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文化血脈,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文化滋養(yǎng)之源。中國共產黨人歷來注重馬克思主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兩種血脈的結合、融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yǎng)分。”
“兩個結合”何以可能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作為揭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科學,作為指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革命理論,馬克思主義是在吸收人類文明發(fā)展成果、總結世界各國革命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列寧說:“革命理論是不能臆造出來的,它是從世界各國的革命經驗和革命思想的總和中生長出來的。這種理論在19世紀后半期形成。它叫做馬克思主義。”從“革命經驗和革命思想的總和中生長出來”,這就使得馬克思主義具有總括性、普遍性的特點。作為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更具普遍的、根本的和長遠的指導意義,具有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普遍特性,具有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相結合的一般特點。在領導俄國革命過程中,列寧反復強調俄國工人運動要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的指導,強調“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普遍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從《共產黨宣言》發(fā)表到今天,170年過去了,人類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來說仍然是完全正確的。”毫無疑問,掌握了馬克思主義,我們就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有了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具體而言,其一,宇宙觀方面。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強調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而“與天地精神往來”。荀子既以“天行有常”強調自然規(guī)律的客觀性,也以“制天命而用之”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宇宙觀,與西方近代以來流行的人類中心主義自然觀截然不同,而與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xiàn)和解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二,天下觀方面。天下為公、大同世界,是儒家關于理想社會的重要思想?!渡袝?堯典》曰:“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不少知識分子將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學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大同思想相聯(lián)系、相比附。1926年,郭沫若在《馬克思進文廟》一文中虛構的馬克思與孔子之間的對話,在這方面也做了一種相近性言說。其三,社會觀方面。“和”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是深刻影響中國人的一個重要觀念。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社會觀,與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理論闡發(fā)以及關于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的未來設想,有諸多契合點。其四,道德觀方面。中國人與人為善、義利相兼等倫理觀、道德觀,與科學社會主義關于物質利益與精神追求并重等倡導,有相近相融之處。
中國共產黨人具有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主動性。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政黨,也是牢牢立足中國大地、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的先進政黨,具有積極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主動性。從歷史角度看,如前所述,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任務。新中國成立后,又根據實際需要提出“要進行第二次結合”的歷史任務。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fā)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發(fā)展,迫切需要我們深入回答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黨堅持“兩個結合”,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更好地把握歷史主動。
“兩個結合”如何推進
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一方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準基本國情,明確中心任務。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所要結合的實際,常常是變動不居、發(fā)展變化的。在準確分析當前形勢基礎上明確自己的任務,增強全黨行動的自覺性和統(tǒng)一性,是我們黨的優(yōu)勢和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xiàn)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局出發(fā)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結論”。以此為指導,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踏上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彰顯了唯物辯證法的理論品格。問題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切入點、基礎、中介,實際中的問題有待理論上的回答,理論上的問題需要在實際中解決。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chuàng)新提出了全新要求。為此,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良性互動。一方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引領、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何相結合,是學術理論界積極探討的重要議題。在這方面,基本的前提是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當前的重點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把那些跨越歷史時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概念、理念發(fā)掘出來,作出新的時代闡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許多論述在面對現(xiàn)代性問題和國際化交流時具有優(yōu)勢,但也存在邏輯性、時代性方面的短板,其中的不少經典表達亟待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例如,關于“天人合一”這個重要命題,存在“天人感應”“天人相通”“人天同構”“人天同象”等多種解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觀為指導,將“天人合一”解讀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容易讓人接受。總之,對待傳統(tǒng)文化,“故步自封、陳陳相因談不上傳承,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不能算創(chuàng)新”。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其加以深度挖掘和現(xiàn)代轉換,使之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生機。另一方面,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質和精神標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風俗、風骨、風貌。在這方面,我們尤其要把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包括天下為公、立德修身、家國一體、維新變革、追求中和、崇尚整體等,使之有機融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之中。同時,還要重視概念、用語層面的融入,諸如“實事求是”“小康”“守正創(chuàng)新”等,已經被賦予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新內涵。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推進,今后還有更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概念、用語豐富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
“兩個結合”不是自動實現(xiàn)的。推進“兩個結合”,必須加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增強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傳統(tǒng)文化研究者和實踐者乃至全體中國人民的主體自覺、歷史擔當,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深厚的中華文化情懷、強烈的理論創(chuàng)新意識,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網絡編輯:劉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