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6688体育官方网站
堅持黨校姓黨  為黨立言發聲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魏際剛

  • 發布時間:2022-12-19
  •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定向領航。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其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產業層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行的謀篇布局,是中國經濟贏得未來競爭的重要著力點。
  我國產業發展具有良好基礎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農業、工業、科技、交通、金融、網絡、數字、能源等重要產業的大國。在數量與規模上實現了對發達國家的追趕甚至超越。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在質量、效率、競爭力、創新、品牌、前沿技術等方面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需要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體系比較完整。我國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擁有世界上最為復雜完整的各類制造產業鏈條。制造業全面融入全球供應鏈,與世界經濟緊密連接,“世界工廠”的地位十分穩固,體現了堅實的制造實力。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影響力持續攀升。
  重點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超過四成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達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近30%,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服務貿易總額位居世界第二,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
  創新與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系統觀念、底線思維,基于世情、國情、黨情,把握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加快發展物聯網,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完善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構建集高效農業、現代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優質高效服務業、未來產業于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速發展新興產業,超前部署未來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推動工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統籌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塑造產品品牌,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圍繞產品與服務質量不高的突出問題,完善傳統產業與新產業的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推動企業精心設計、精益生產、精細服務。健全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全面質量管理水平。圍繞著產業升級、消費升級、貿易升級需求,推動高品質、高性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競爭力、有良好體驗、有市場前景、綠色低碳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發展。推動以平臺化、共享化、供應鏈化、生態體系構建的新商業模式發展。
  增強創新能力。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關鍵技術追趕跨越。加大科教人才支撐,最大程度釋放創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企業、產業結合自身情況,開展仿制創新、集成創新、原始創新和顛覆式創新,推動企業創新體系、產業創新體系、國家創新系統一體化構建,推動建設政產學研用金有機結合的創新生態體系。尤其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提升產業競爭力。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以形成國家競爭優勢、提高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為導向,構建有利于提升競爭力的要素條件與環境,持續提升生產率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培育與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造就具有產品出口、服務出口、資本輸出和技術輸出及重大工程承包能力的大型綜合型企業,加快培養國際細分市場領域競爭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
  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產業規劃、設計、制造、建設、運營、維護等各環節,推動全壽命周期綠色化。開發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綠色供應鏈流程,降低供應鏈能源消耗總量;嚴格能耗、物耗準入門檻,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潔生產、綠色交通、綠色物流及綠色建筑,推進再制造工程,促進污染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并重轉變。促進能源消費清潔化與清潔能源生產方式,提升新能源與清潔能源供應比重。
  提升國際資源整合能力。以全球視野和全球戰略思維,經略周邊,布局全球。以高度開放的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吸引各方資源和要素。構建多元化國際市場,穩定擴大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努力發展潛力市場。將中國產業深植于世界的資源、生產、研發、設計、創新、貿易、流通、金融、運輸、物流、營銷、信息和知識等體系,從世界汲取能量。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重點完善五類體系
    以更好的體制機制、國內外環境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處理好產業發展中多主體的關系,重點完善五類體系。
  完善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政策體系。做好戰略謀劃與統籌,制定現代化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并完善配套政策體系。我國已出臺了大量產業政策,奠定了前期政策基礎,但政策仍有不少優化空間。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需有科學、完整、協同的政策體系來促進,涉及財政、稅收、金融、科技、創新、標準、知識產權、品牌、產業組織、中小企業、區域、土地、貿易、國際合作、環境、人力資源、安全等多個方面。
  完善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市場經濟體系。著力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部門和地方壁壘。推動要素市場發展,提高要素流動效率。健全市場交易規則與價格機制,使交易公平,價格信號正確反映供需。加強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使市場經濟成為信用經濟。形成權威高效、規則合理、審慎包容、動態優化、前瞻性強的現代市場監管體系,維護市場安全和穩定運行。
  完善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開放體系。有序擴大市場開放,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充分理解各國發展的關切,與各國加強溝通,消除誤解,增進互信,努力構建科技突破、產業發展、全球合作的良好局面。按照和諧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隱私、安全可控、共擔責任、開放協作等原則,與各國共同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發展環境。
  完善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法律體系。面對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發展階段的產業類型、不斷變化的國內國際市場形勢,錯綜復雜的各類市場主體關系,要通過完善保障產業安全的法律體系,著力公平保障各類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全面釋放發展活力激發創新動能,推進產業升級適應結構優化,協調好各類主體關系。
  完善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文化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需要先進文化為支撐,需要正確的義利觀、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全社會倡導和樹立“責任誠信”“開拓進取”“平等尊重”“包容開放”“合作共贏”“綠色生態”等文化理念,充分弘揚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等偉大精神。
[網絡編輯:劉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