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一般而言,消費和投資是一個國家市場需求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消費看,市場需求的規模主要取決于該國的人口數量、購買力、購買欲望等。其中,購買力、購買欲望又取決于該國宏觀經濟總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等。從投資看,市場需求的規模主要取決于該國經營主體的數量、規模及其擁有的資本和投資能力等。同時,消費和投資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投資需求規模與該國消費需求規模和出口規模也密切相關。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了超大規模市場。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消費需求廣闊且增長潛力巨大。我國已有1.8億多戶經營主體,儲蓄率較高,能夠對擴大投資形成有力支撐。同時,作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平穩運行、積極向好,帶來的投資需求規模也是巨大的。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市場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在這一背景下,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對自身發展和世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力與其市場規模密切相關。比如,超大規模市場具有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有利于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具有豐富應用場景和放大創新收益的優勢,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妨礙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能夠充分發揮我國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全社會流通成本,提高市場運行效率;通過廣闊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完善促進自主創新成果市場化應用的體制機制,能夠攤薄創新成本,幫助相關企業依靠在國內市場獲得的低成本優勢走向國際市場,支撐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可見,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能夠大大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穩定性。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建設統一大市場、暢通市場大循環,能夠推動增加物質產品、積聚社會財富、增進人民福祉、增強國家實力,從而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穩定發展過程。當前,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于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提升供給體系對需求結構的適配性,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為我國穩定發展提供支撐。與此同時,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產業、區域發展的多樣性差異性有利于抵御和化解外部沖擊。在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國內、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有利于降低外部沖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也有利于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
為世界經濟增長擴大空間。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系世界的中國,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內外需市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我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為其他國家、跨國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遇和需求空間。我國經濟具有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將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對全球可持續、包容性增長發揮更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我們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把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完善擴大投資機制,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供給,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努力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聚焦重點問題,加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打通淤點、堵點,激發整體效應。
[網絡編輯:毛龍]